但这旨意一下,李治可是懵了。
震惊过后,长孙无忌却敏锐的抓住了一点父母唯有爱子至深,才会胡思乱想,有一点苗头就怕对孩子不利。
李治也是见长孙无忌临阵倒戈,所以故意说这话,看舅舅噎的差点吹胡子瞪眼,心里偷乐,面上却继续懵懂“舅舅怎么啦,眼睛进沙子了”
他虽才回来一日,也觉出京中这味儿越来越不对了,魏王李泰气焰火烧火燎简直有种焦糊味。
长孙无忌完全没意识到,他这个想法就是已经格外偏心晋王了。
看着这样的人,真是心旷神怡啊真想把他留在太史局,当成屏风一样摆在那里观赏,保管所有人上班热情大涨。
倒也不怪太史局的同事们。
父皇堂堂天可汗,怎么,怎么反悔呢。
长孙无忌见外甥似乎要开窍,还未来及的开怀,就听雉奴道“我记下了,以后要对太子哥哥更恭敬,有事求太子哥哥”险些给长孙无忌噎死。
李治点头。
那时他年龄虽幼,但二凤皇帝看得出,那是个大道直行并有骨气的孩子。所以皇帝把他放在了疼爱的幼子身边。
长孙无忌道“此玉都不必雕琢,只令人做个檀木架,摆在桌上就很好看,唯一可惜便是小了些。”若是能做大屏风或者大桌屏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了。
需知崔卢郑王这些五姓七望的人家,连他们老李家还看不大上,皇帝竟然担心人家世家子来做男宠,在长孙无忌看来,实在是胡思乱想啊。
二凤皇帝咳嗽了一声,以作尴尬的结尾。
但此时四年过去了,长安城风起云涌之地,多少人踏入官场时是赤子之心,又有多少人被岁月改变。
于是新国王开开心心认定,若是亲爹知道大唐第一等世家出身的崔家子来祭他,肯定就含笑九泉啦。
能做皇帝的人很多,能做成千古明君的少。而明君最要紧的一项就是眼光若是识人不明,把个曹操看成个刘备,那也不必称什么明君了。
崔朝幼时从那样境地走出来,体察人心简直是被动技能。
要放在幼子身边的人,二凤皇帝一定要再看一看背离家族,孤身入长安四年来,崔朝有没有变,心性是否还一如当年清正,如当年般不卑不亢站在自己面前陈道他想要的,只有一个公正。
长孙无忌觉得,可以给雉奴争一争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