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浅层埋藏 (2 / 3)

+A -A

        在他们看来,秦延早晚为此后悔,不过,现在他们必须听这位棒槌的,谁让他们败了呢,败军之将要有自己的觉悟,顺从生存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秦延调整了派出了二十艘的战舰返航,接送一营的五百军卒加强左渡岛的防御,因为这里对将来奕州财赋的权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当然顺道从对马接来剩余的五百宗家足轻来此,分担防御的重任也是必须的,宗家得了实惠,就要相应的付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半月后,一切平静下来后,左渡岛的男丁两千余人在各家统领下向国见山中部聚集。

        这是除了留守外可以调集的最多的男丁了。

        秦延则是带着从大宋京东东路临聘的几个找矿师傅当先抵达。

        在五百男丁的配合下,翻找了中部鞍部山顶,立即就发现了黄黑色的金矿埋藏带。

        甚至翻开上面的覆盖层后,立即找到了几个狗头金,说明这是一块埋藏很浅矿带。

        当然了,日后能发掘到什么深度,矿带埋藏多少,那就不好说了。

        但是从目下来看,最起码有个十余丈深,方圆数里是肯定的,完全可以发掘数年的,收获必定不小。

        只是这几个宋人不清楚的是,秦延只需要他们知道还算靠谱的浅层埋藏后就可以了,因为这就是正确的矿脉上端。

        秦延没有亲自去过此处,但是后世一个朋友和家里人曾经到国见金山游览过。

        据他说,据金山博物馆的解说,当时就在金山博物馆的上方原址发现了浅层大量埋藏。

        然后发掘十年后,进入山体中,开始发掘隧道,进入深层的挖掘中,从十七世纪初一直到二十世纪末,这里大量出产金银。

        每年产出的金银大约是几十吨,相当于当时大明的百多万贯。

        最顶峰的时候,每年产出大约是两百多万贯的金银,不过你那时候已经是机械化生产了。

        十七世纪十八世纪这里的产出是德川幕府的重要财源,支撑着日本的繁荣和稳定。

        秦延当然没指望能立即取得百多万贯的产量,那根本不现实,只要能有几十万贯,就是以巨大的惊喜,关键是这是一项持续数百年的产出,简直是一个小型的火箭助推器。

        能帮助奕州的真是太多太多了,唯一的麻烦是这里大量产出金银的消息早晚会传播出去。

        但是只要给他几年的时间,奕州步骑军大成后,即使倭国举国来攻也是枉然,毕竟左渡岛离着最近的本州海岸也要百里之遥,这段海面就是奕州最大的依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宋末崛起 第四百九十三章浅层埋藏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