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军卒再多,也不可能几十万登上左渡,最多用海船运送数万军卒,那还得看奕州舰队的阻拦情况,他们决定了多少倭人能爬上海岸。
既然找到浅层埋藏地点,下一步就是准备大量开采了。
那么听从这些找矿师和冶炼师的建议,就需要建立石场,用于碾碎矿石。
还得建立清洗池,清洗碎矿石,冶炼炉,吹灰池等等。
因为产银最后一步还需要吹灰法,产银中间步骤是加入铅,利用铅包裹住银,然后利用吹灰法让铅和银分离,最后留下的就是纯净的银子。
这个过程所用的人手很多,挖掘、运送下来、石场、清洗、熔炼都是用工大户,好在岛上如今的人手是够用了。
冶炼师建议既然是大量开采,就把各个池子做的大些,怎的也要几十步,熔炉也要大些。
秦延作为外行当然要听从内行办理。
于是两千余男丁分为几部分,修路一部分,到山上根本没有合格道路,必须建造出可以通行车辆的路来。
石场、池子也在加紧施工中。
秦延算是明白了,整个采矿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采矿、运输、冶炼、成型、运出,缺少任何一环都不成。
前期耗费更是惊人,想想,这些人的粮秣,衣物,都是极大的消耗。
当然了,这基本上一次性的投入,以后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了。
饶是如此,也是一个十万贯级别的开销,也多亏这几年,宗泽在奕州精打细算,让奕州有了一些积蓄,应付此番支出还是不成问题。
秦延是一切独立承担,甚至大部分的粮秣都是他负担的。
还得时不时的给这些丁口改善伙食,毕竟都是体力活,还是此处的冬末春初,秦延可不想大量减员,挖矿也是一个密集型,折损太多还得从外部运来,耗费更多,而且好的吃食对于缓和这些丁口的怨气有很大帮助。
很多人为了这里的好吃食也会出力的,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很多中小地主也就是年节放开吃肉,其他时候可没法那么奢侈。
秦延没想过将巨额开销的一部分转嫁给新投入的左渡岛数家,根基还不稳就开始苛待众家,那是在祸乱自家。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