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多,首先在京畿和气势正盛的金军争锋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金军在京畿一带抢掠虽多,所获极重,但是在京畿不须将大笔抢掠转运,可以轻装上阵。
而在敌人侧后截断其归途,让其负重返回途中约战,金军绝不可能轻装上阵。
秦延相信贪婪的金军绝不会将大笔钱粮弃之不顾,那就是金军最大的负担。
再者,大股奕州军突然出现在京师,将会和各地勤王军对峙,秦延不知道那些勤王军如何对待奕州军。
中国历史上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根深蒂固,直到近现代都是如此。
很难说有些勤王军不向奕州军挥舞屠刀。
奕州军当然不惧,但是内讧只能便宜了金军,让金军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而抗金诸事将会蒙受巨大损失。
因此京师绝不会是奕州军最好的决战所在。
相比之下,秦延越发的看重金军侧后方,那才是金军的弱点。
他不信,完颜吴乞买知晓后路出现数万奕州军后可以完全弃之不顾。
此番大战攻略,海州军议上秦延已然通晓众人。
刘半顷只管统军路经沂州、兖州直驱齐州、青州一线就是了。
只是骑军抵达兖州的时候,骑军就遇到了大股的流民潮。
此番骑军北上在沂州就遇到了南下的难民潮。
但是人流不算很多,绝大部分都是齐州青州甚或应天府百姓逃入沂州的,他们都是害怕金军突入齐州、青州、应天府抢掠被迫逃离的。
实在是金军烧杀淫辱劫掠的名声太恶劣了,让这些地方很多百姓胆寒。
当然了这其中很多都是中上之家。
想想也是,没有丝毫积蓄的细民逃亡都不可能,只能在原地等死罢了。
既然如此那些流民虽然颠簸流离,倒也过的去,算不得多么凄惨。
但是在兖州奕州骑军所遇到的流民潮决然不同。
这些流民拖家带口,瘦骨嶙峋,伤患极多,很多人瘫在路边等死。
就在官道两侧很多窝棚内瑟瑟发抖,没有米粮只能在寒风中等死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