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七 (4 / 6)

+A -A

        他配吗?忘恩负义!也不想想,他过去为他写了多少剧本。

        一想到这里,查理.贝克特的脸就拉得老长。

        查理.贝克特作为阿巴特小有名气的剧作家之一,一向是各大剧院争着抢着的座上宾。

        今天,他写的剧本,却意外遭遇了冷落。

        他的剧本排的戏,更是一天下来,没有排到几个场次。

        牡丹夫人、牡丹夫人、牡丹夫人!人人都在排队看这出戏!

        他尝试着模仿牡丹夫人的故事写了一个剧本:父子之争、□□。、死去的美人。

        却遭遇了剧院老板奇异的眼光:他过去写的剧本,因与一样庸俗的作家放在一起比拼,尚且显示不出来什么,与牡丹夫人这等上好的剧本放在一起,就显出了其不合时宜——无论是开头的长篇大论,极其夸张僵硬化的人物,还是生硬的必须在一天之内完结的写法。

        甚至是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对他说话:“先生,您的剧,过时了!我们要——要牡丹夫人那样的。”

        他想起那天坐在剧院里看完牡丹夫人,正要离开的时候,隐隐听到的老库克和一个女人说话的声音。形状颇似驴脸的面上露出一抹冷笑。

        前面的老库克还无知无觉地坐在马车上,查理.贝克特嘱咐马车夫:“给我跟紧了那辆马车。”

        黛玉送走了亲自来送稿费的库克爵士,她大略数了数,大约有三十多金吧。这还是不算后面的分成的。

        这是大半年的生活费。

        伏盖小姐好奇地问:“库克爵士是来为您送稿费的吗?如果您的戏剧上演了,还请您一定要告诉我们。”

        她们似乎并不知道,火遍全城的《牡丹夫人》,是她们美貌的房客所作。

        林黛玉简单地“嗯”了一声,并没有丝毫说的打算。

        她还记得,等牡丹夫人都在一些最深居简出的贵妇嘴里流传了,热朗夫人才刚刚从伏盖小姐嘴里知道了这出戏的大概剧情。这位在传统的教会教育下长大的夫人,听说《牡丹夫人》时,流露满面惊恐:“天呐,不伦!噢,主,宽恕我,这是什么人才能写出这样恶魔的剧本来?”

        直到她听说了老库克宣传的这是根据海外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的,后面的剧情里,这两位主角,“因为不伦而受到了惩罚”,她才松了一口气,拾起慈悲心,祷告“这不幸的人儿”。

        即使也是传说自东方背景而来的故事,她却丝毫没有怀疑到她的房客身上,以热朗夫人的看法是:一个好女孩儿,怎么会写出有不伦的情节的剧本来呢?神纯洁的羔羊不会听,不会看这样的故事的。

        倒是伏盖小姐,这位出身市民的老姑娘,倒是偷偷地去看了一回牡丹夫人,摸着眼泪回来了。

        林黛玉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

        她算过一部《牡丹夫人》所最终能分得的收入:每场四先令,共两场,八先令。而在市民剧院则便宜得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一代文豪林黛玉 113.七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