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反复,搅得商队都不敢往西边去,尤其是运粮的商队。”
“西北驻守着几十万的大军,如果没有粮食肯定要出乱子,再加上鞑靼王族在关外也不消停。一旦战事开启,这些山贼就是让堤坝溃散的蚂蚁。所以我们不能大意。”
“此处距离魏关大概有三四天路程,等雨停了咱们做点准备再上路。”
四个人在房间里密谋半天,没料到雨一直下了三天。原本遭了旱灾的河南府又遇上洪灾,前方山路塌方,湍急的河流将桥冲毁。
三天的路程硬生生走了十天才到达魏关。这期间吃了多少苦头自不必说,原先定的计划也要搁浅。
路都断了,这个时候在魏关出现一直运粮的商队,傻子都知道有问题。
“咱们改变计划,清瑶,你跟毓宁去县衙打探关于山匪的消息,我跟金城去魏关附近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
“好,你们小心,不管有没有消息,晚上咱们在客栈碰面。”
约定好之后,殷清瑶跟邵毓宁就去了县衙,她上次在魏关这边丢了一批货是事实,刘强报了官也是事实,官府应该有记录。
此处在弘农卫和潼关卫之间,按照行政区划,应该是灵宝县的辖区,况且魏关就在灵宝城外东北二十里处,快马一来一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县衙的大门开着,殷清瑶准备好银锞子。
“这位大人,敢问吕县丞在吗?”
吏目连抬眼都没抬,一脸不耐的说道:“不在。”
殷清瑶将一枚银锞子塞到吏目手中,吏目这才抬头看了她一眼,态度总算好点了,却也没有多热情。
“你找县丞大人干什么?”
殷清瑶朝他拱拱手,说道:“上上个月,我们商队在魏关附近丢了一批毛料,我家的管事当时就来报官了,官府当时说让他回去等消息,我想来问问现在有消息了没有。”
吏目眼睛在她腰间的钱袋子上多看了几眼,问道:“叫什么名儿?什么时候报的案?”
吏目转身往县衙里走,殷清瑶跟邵毓宁抬脚跟上去。
“刘强,大概是四月中旬来报的案,丢了十几车皮子。”
吏目将她们带到衙门里办公的地方找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穿着末等官服的男人面前,恭敬道:“宋典史,他们两人来问被山匪劫走的货,报案人是刘强。”
宋典史从文书中抬起头来,对着吏目嗯了一声说道:“你下去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