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下,能拿些奖赏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哪敢抱怨朱允熥盖过他们的风头。
武将们自己喜欢舞刀弄棒,对朱允熥的这一英勇行为自然是听得眉开眼笑,心中确确实实是认可朱允熥的。
而那些文臣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看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以朱允熥的身份实在不该做这么冒险的事情。
在大部分看来,沔县可以丢了,但朱允熥作为储君不能有丝毫危险。
朱允熥不管不顾死守沔县,这根本就不是英勇之举,而是对社稷的不负责任,往大了说那是不忠不孝。
非但不能奖赏,还要被弹劾的。
只不过,有老朱的高压在,这不过都只是他们想想而已。
老朱非要表彰孙子,他们实在没必要为了这么点事情引火烧身,给自己找麻烦。
文武大臣们咋想的,朱允熥管不着。
他只想认识一下写这圣旨的人,区区数百字引经据典遣词优美,把他夸的天花烂坠的,好像他是天下第一神勇之人,纵观几千年历史首屈一指的好圣孙了。
他自认为他不是个脸薄之人,但听着这圣旨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一炷香后,圣旨宣完。
除了圣旨的口头表彰外,还赏赐了些绫罗绸缎之类的。
之前赏赐的时候,宝钞会像烂纸一样的给人,自从朱允熥说了滥印宝钞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后,之后再有赏赐就很少再用宝钞了。
即便是金银赏的都很少,在宝钞不能滥印的情况下,国库会越来越捉襟见肘,能省肯定是要省一些的。
其实,不管是朱允熥还是耿炳文亦或者是郭英,对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都不是很热衷,他们要的不过是赏赐之下所带来的名声而已。
魏良仁宣了旨后,由内伺把东西抬上了殿。
下朝之后,会有专人门再帮忙送回到各自的府中的。
再之后,老朱这才开口。
“太孙提议以殿阁大学士组建内阁,参赞机务处理奏章,诸位对此有啥看法都都说说吧。”
参赞机务处理奏章,这之前都是丞相的活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