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朱允熥的意见 (7 / 18)

+A -A

        “恢复丞相?”

        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桉后,老朱杀了胡惟庸后就严令后世之君不得复设丞相。

        这么多年以来,朱标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么繁重的政务系于皇帝一人之手,后世之君会有人扛不住。

        只是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始终没能想出合适的解决之法。

        “不是。”

        “儿子以为裁撤丞相并没任何不妥,在丞相的问题上,是有君权和相权之争不假。”

        “但天下是皇帝的,只有皇帝才会为保祖宗基业,平衡各方利益努力让天下长治久安。”

        “而对于丞相来说,不管是谁都多会为自身的圈子牟利,很少会有人在施政的过程中会主动让出自身利益。”

        丞相自秦之前就有了,又有多少人留下了贤名的。

        李斯不就因怕推崇儒家的扶苏即位会遵儒灭法,才会和赵高合谋篡改始皇遗诏,扶了二世胡亥。

        扶苏和胡亥谁才是大秦合格的君主,李斯他不会不清楚。

        朱允熥话落后,朱标也没表态,只静静等着朱允熥的下文。

        顿了一下,朱允熥又道:“儿子以为不如把设内阁,也就是把目前现有的华盖殿武英殿等这些有才能殿阁大学士组织起来,让他们去批阅这些奏章。”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桉发后,老朱设春夏秋冬四辅官协赞政务处理奏章。

        由于这些人都是从地方招募的所谓大儒,缺乏处理政务的经验,根本达不到老朱想要的效果。

        洪武十五年,设立不到两年的四辅官便再次被老朱裁撤。

        再之后,又分别设立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大学士。

        但这都是充当顾问身份的,只有在用得着的时候发表些意见,平时只需充当透明人即可,并没有处理奏章实际理政的权力。

        听到这,朱标深思了片刻,道:“你是说只需让他们处理奏章,不做具体施政所用?”

        要是处理奏章连同施政一并下发下去,那岂不就换汤不换药,仍等同于丞相了吗?

        对朱标的问题,朱允熥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儿子想可以让他们把对奏章的意见另外复纸写下,之后再由皇帝以朱笔批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明:家祖朱重八 第309章 朱允熥的意见 (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