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的话,能极大减轻皇帝的压力,不用每天把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批阅奏章之上了。”
“其实,每天这么多奏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说些吃了喝了的小事,真正需要处理的一些大事并不多,而且需皇帝处理的并不多。”
事实证明,历史由皇帝亲自处理这些繁重奏章也就只有老朱一朝。
到了建文朝的时候,改殿阁大学士为学士,各设学士一人,大学士昔日的顾问身份也都名存实亡,奏章的实际处理之权全系黄齐方三人身上。
等到了永乐朝,朱棣便任命了解缙胡广杨荣等人进文渊阁参赞机务,处理奏章了。
“儿臣是想可以让这些人处理奏章,但必须得限定他们的官职,最多不得超正五品,更不得在六部这些实权衙门任职。”
“这样一来的话,这些阁臣只是负责处理奏章的书吏,和六部一样直接对皇帝负责,像丞相那样擅权专政的局面应该就可以避免了。”
大致意思说完,朱标点头应道。
“你的这办法挺有可操作性,等孤找时间和你黄皇爷爷说说。”
能得到朱标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已算是得到老朱同意了。
“还有陕西的事情。”
朱允熥顿了一下后,把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先和朱标通了气。
当初在设卫所的时候,老朱引以为豪的以为大明将永远不缺兵可用。
这才多少年过去,卫所制度便出了问题。
其实,这还是轻的。
等到了嘉靖朝,军卒更是严重短缺,连正常的戍守都难以为继,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重新募兵。
要是不能把已经出现问题的卫所制度做出改变的话,即便历史自他的穿越或多或少已经发生了改变。
但历史上出现过的那些症结,将来的某一天还是会出现的。
而若直接和老朱说这些问题,天知道会出现啥狂风暴雨,提前和朱标通个气,在和老朱提起的时候,也能有人帮忙转圜。
“那你可有解决之法?”
汉中卫都已贪腐到了这种程度,那其他卫所或多或少肯定也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