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 (2 / 5)

+A -A

        “其实我爹并不赞同祖父。”朱瞻基的面上始终带着浅浅笑意,哪怕他在算计你的时候,也一直如此。

        像是对姜烟说,又像是对自己说。

        “可我与祖父的想法一致。我爹大半辈子都在南京,我却愿意留在北平。天子不该只坐在金銮殿上,天子的眼中不该只有小小一座宫殿,要容得下日月乾坤。”

        大明的天子,会是古往今来最特殊,也最铁骨铮铮的天子。

        朱瞻基敬重父亲,却仰慕祖父。

        祖父以天子之身镇守国门,巡视边境。

        他自然也要如此。

        朱瞻基就站在举行登基大典的承天门上,看着远处的万里河山,眼中满是帝王雄心。

        姜烟看看朱瞻基,再看看前面的空地。

        她只是普通人一个,与帝王所见所望自然是不一样的。

        但姜烟知道,这位站在自己身边的帝王,有他父亲的仁德,也有他祖父的铁血。作为大明的第四位君王,他让早期纷乱的大明于他手中稳定下来。

        不仅如此,他擅长作画,与臣融洽。又强势整顿吏治,不仅沿袭仁宗时期淘汰冗官的举措,还拆除了繁华艳丽的教坊,将纸醉金迷的歌楼舞馆夷为平地。

        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平稳向前。

        只可惜,老天似乎格外见不得人生圆满。

        朱瞻基继位第十年病重,很快便与世长辞,留下年幼的皇长孙,与年迈的张太皇太后。

        或许,在朱瞻基眼中最后一束光消失之前,他应当是安心的。

        朝堂有“三杨”,后宫有母亲。

        大明官场清明,皇室稳定,外部虽有摩擦,却没有强敌。

        他走的时候是安心的。

        朱瞻基以为,自己留给年幼长子的是一个平稳的朝堂,只等长子成年,大明无忧。

        只是这位英明的帝王却忘记了。

        他倚重的“三杨”都已入暮年,杨荣六十五、杨溥六十四。最受他看重的杨士奇更是年近七旬。

        母亲张太后也已是高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第51章 第 51 章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