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抬头,看着姜烟,笑中带泪“真的吗”
他乐天知命,可人总有脆弱的时候。
再次经历这些,纵然是年过五旬的他,也怀疑着自己的价值。
离开柳州的时候,刘禹锡带走了柳宗元遗稿,编纂了柳河东集。
刘禹锡评价柳宗元的文采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
只是,一代文豪柳宗元去世之后,家中人根本没有能力带他的灵柩回到原籍下葬。
最后还是友人裴行立出资帮扶,这才让柳宗元的灵柩回到家乡。
而柳宗元的儿子,则是由刘禹锡抚养长大。
到这一刻,姜烟眼前的幻境突然变化。
满是哭声的
灵堂,化作喧闹的长安城。
那一年,刘禹锡二十一岁,进士及第,鲜衣怒马。穿着官服第一次见到了与自己同科的另外一个青年。
那一年,柳宗元二十岁,意气风发,眼底都是对仕途的野心。
刘禹锡的视线与柳宗元对上,两人一怔,继而相视一笑。无人知晓他们此刻心中在想什么。
只是从这一笑开始,便是他们一生的友谊开端。
与他们一道相识的,还有二十五岁的韩愈。
他们年岁正好,志同道合。
在长安城内饮酒作乐,赏花看水,日子好像春光一样明媚。
是那段压抑政局下,唯一的欢喜。
贬谪后,他们也曾与韩愈有过矛盾隔阂。
比起因为积极参与革新的刘禹锡和柳宗元,韩愈更像是被拖累的那个。
哪怕到了柳宗元逝世,韩愈心中也一直存在这个疙瘩。
三人就这么渐行渐远,哪怕后来刘禹锡的剖白,也难以抚平韩愈心中早就存在的裂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