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4 (2 / 3)

+A -A

        而第一印象大多以试卷页面的整洁以及考生的字迹是否雅观为前提。

        一般情况下,如果考生的头场卷考得好,阅卷得了高评语,基本榜上便有戏了,可如果头场考砸了,即便是后两场发挥的再好也可能名落孙山,所以符国的考生都特别看重头场考场答题。

        当雁十三看到薛沉吟那一□□爬字便如五雷轰顶一般,如果薛沉吟真的以这种字去答考卷,考官怕是看也不会认真看一眼,就是真的做的文章好又如何?薛沉吟这字根本拿不出手!一溜串下来能看懂就是奇迹了!

        雁十三真心想不明白薛沉吟这字打哪儿学来的!

        霖娘的字温婉秀气,是漂亮的一手簪花小楷。

        雁林的字颜筋柳骨,犹如劲松般坚韧。

        原主的字有几分其父的韧性,也带着原主的个人的较为规矩的风格。

        而原主与薛沉吟皆在镇上同一个学院听学,两人的夫子恰巧也是同一人,可那位先生的字也是温润而泽,好看的紧。

        怎么他们所有人的字都很正常,就薛沉吟的字“变了异”?

        开场卷实在是太重要,雁十三十分不希望薛沉吟因为他那一手烂字而错失名额,更不希望再多花三年时间等薛沉吟来变强。所以,雁十三几乎是摁着薛沉吟好好练字!

        练不好不许休息,敢反抗就是暴力制服,渐渐的薛沉吟也就习惯了雁十三明天教他练字的行为,而他那一□□爬字也看起来终于像个字了!

        第91章第八十七章:微尘里,爱与憎(5)

        转眼便到了六月中旬,距离乡试也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古代的科考相当于现世的高考,如果现世的高考变态,那么古代的人科考简直连态都没有!

        雁十三还是第一次参加科考,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无论如何雁十三都要拿下解元,为原主还愿。

        乡试的前一个月时间内,薛沉吟很贴心的没有来打扰雁十三温习,而是独自回家按耐着性子准备今年的院试。

        科考要背多少书,当雁十三翻出原主与其父藏于地窖的陈书后,整个人都有些懵。

        他之前的身份都是些饱读诗书成名已久的才子,一翻他们的记忆所需的知识就会自动浮现,尽管原主的记忆也是这样,但记忆再强,也需要隔一段时间温习一道才是。

        且原主之前摔过一次崖,雁十三翻其记忆时发现关于知识的那部分记忆已有些模糊不清,想着这半年里原主每天上山砍柴徒步前往镇子,想来也没什么时间好好读书,加之雁十三一来就是教育薛沉吟,这么久过去了,那些知识记不住倒也是正常。

        雁十三知道科考要看要记要背的书多,但他没想到竟有那么多!一本本摞起来竟有六尺之高!

        《论语》、《孟子》、《诗经》、《礼记》、《中庸》等书籍,大致共四十多万字,且全部都还要精读背熟。此外,古代的考生们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这个世界的文化传承倒与雁十三原来生活的那个世界差不了多少,从原主记忆中得知,符国与现世古代的科考制度竟也差不了多少。

        科考主要有书、诗、论、赋一共四科,即为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

        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试帖诗是诗体的一种,以某一诗和成语为题,并线定某一韵脚,以歌颂朝政正为内容,作出诗来。

        也就是说,雁十三本人要在一个月的世界里背完这摞起来比他还高那么一点的书,还要背熟,并完美的说出其解意也就是白话翻译。

        雁十三:“……”怎么办他有点想自杀?怪不得是级的世界,没几个人能过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快穿之人走茶凉 分卷阅读94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