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竟然这么仓促,荀惠抿了抿唇,应道:“那臣下就安排下去。”
“不用了。”赵绪噙着笑抬头,“相国巡察五州一路辛苦,盟会虽大,不过是例行的会议,就不劳烦相国一同前往了。”
这安排倒让荀惠惊急,忙道:“我……臣下是一国之相,四国盟会这等大事,岂敢言烦……”
“行了,这次就让魏将军代你去,寡人会向天子解释的。”赵绪没有给他解释下去的机会,直截了当地做了部署,语气甚至有些不悦,“相国方才还说没有尽到复侯的本分,寡人去盟会的这段时间,京中也都已安排妥当,相国辛苦了这许久,不如就先去复州待个十天半个月。”
“君上,我……”荀惠还想再争论。
“子仁。”不再叫“相国”,赵绪站起身来,直接喊他的字,叫得荀惠一愣,愣愣地盯着赵绪,看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着令人惊悸的话,“你有多久没有回去陪你的妻儿了?”
提到妻儿,荀惠哑口无言,只好慢慢低下头,顶着纠结沉沉地道了一声:“臣下领命。”
没能渡过试探期,赵绪已经对他彻底失去信任了——这是荀惠这次面见君上后得出的结论。回到新京的府邸便坐上马车出城,责令妻儿随行,急到逼迫的程度。狼狈地行至城门口,遇见意气风发的魏帆,再没有任何眼神交流,荀惠一行迅速出了城。
这是作为相国一家的集体迁徙,也许称不上迁徙,这简直就是逃难。赵绪的态度已经摆明,荀惠一刻也不敢怠慢,他想要争论想要留下来,赵绪却笑着提醒他,他还有妻儿在京中。复州是晋光的封地,君上故意把这片土地封给他,这证明着他与晋光的干系无论如何也洗不脱了,心怀狐疑的君上没有给他判个满门抄斩就已经是手下留情,被发配到复州去,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子仁,怎么了?”马车里抱着小孩子的女人皱着眉看一言不发的荀惠,“你不是刚去巡察回来吗?怎么甫一进宫见了君上,就忙忙地要搬家到复州去?”
“没……没什么……”荀惠不知道要如何解释,看着女人怀里熟睡的小男孩,心中泛过一丝酸楚,“韩璐,我一向对不起你们母子……”
叫韩璐的女人一听这话,眉头皱得更紧了,丈夫荀惠第一次跟她说这样的话,压下不好的预感,韩璐试图笑着安慰:“在新京也是过日子,在复州也是过日子,只要和你在一起,在哪里都一样嘛。”
荀惠颔首不语,韩璐勉强笑着,又看着怀里的孩子说:“耀儿这孩子跟你一样安安静静,从台城搬到新京也不吵不闹,平常吵着的,只是要找阿爸。”
如同被雷击中一般,荀惠茫然看向韩璐,她嘴边的笑就像温暖的太阳光,此时却融化不了心中凝结的坚冰。
他的确很少回家,在相国的大任前,妻儿被摆在了民生国本的后面,如果没有赵绪的刻意提醒,他确实是记不起来的。说起来他与韩璐还是晋悠搭的线,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一个高门大家的闺秀,这番结亲至今还是晋国佳话。靠着身家与才华,荀惠在新婚时就已经爬上了司徒的位置,官场人情看得透透彻彻,对待感情的事却始终是迟钝而不安。迟钝的青年并不清楚圆房当夜就让新娘怀上意味着什么,直到十个月后,一个流着他的血的小子呱呱坠地。
那天春光昱耀,梨花满枝,那孩子也如梨花砌成一般的白嫩无暇。
“就叫荀耀吧。”
定下这个名字,荀惠第一次体会到了给人打下一生烙印的感觉。
耀儿的满月酒是在宫里办的,这是唯一一个非公室成员却能得到这样待遇的小孩子,不吵不闹还能回应大人逗弄的小孩子的确惹人喜爱,谁都能来抱一抱他,当晋光伸手来抱时,他甚至还对着这位“光伯伯”笑,逗得大家纷纷提议让晋光来做耀儿的干爹。干爹是认下来了,晋公悠高兴得大笔一挥,居然赐下了前所未有的《准认干爹诏》。
想来那真是一段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日子,每每想来总令人怀念,那时的生活还是秩序井然而有希望的。荀惠并不排斥工作上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惶恐于习惯事件的改变,就好像是一夜之间,他便没有了仰慕的人,站队变得模糊,也不知道应该信任谁。就像独自一人处于迷雾之中,瞬间失去了方向。
尽管是在威胁之下,他也终究回头看了,他早该回头看看,荀耀已经长到了五岁,一直缺席的父亲,应该回归家庭了。
“耀儿……”荀惠伸手握住荀耀的小手,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抬头盯着韩璐看,“我们去复州,让一切重新开始,既然君上不信任我,我也不做什么相国了,做个闲散复侯没什么不好的,咱们就好好地把耀儿抚养长大。”
马车轮子在不平的路上吱吱呀呀,此刻在荀惠听来却无比悦耳,驶向复州,也是驶向另一段有方向的人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