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3 / 3)

+A -A

        百竿高节拂云齐,千亩谁人羡渭溪。

        燕雀漫教来唧噪,虚心终待凤凤栖。

        诗题为《对竹一绝》。百株高竹直耸如云,景状令人赞叹。观此景象,自是无心再去歆羡千亩之广的渭溪林场。这竹是有气节和追求的。它拒绝燕雀的唧噪。它不容许不能与之内里匹配的飞禽栖息端处。只侯彩凤。宁缺毋滥。朱淑真不是单纯吟咏,她是有情怀在里面的。这是她自喻的妙处,来表达她内心的虚怀明洁。

        “纷纷桃李皆凡俗,四时之中惟有竹。非惟苍悴列风轻,对之自觉清人肉。羡君年少多才艺,笔墨潜偷造化力。扫出一枝爰惠我,清阴翠色惊满幅。嗟我得之喜何似,贪夫忽获珠盈斛。朝夕捧玩不知疲,如在太白楼上宿。遽令标轴挂壁间,劲节直日长目前。不必溪边寻六逸,不必林间访七贤。岂使阎本与王维,独擅古今称神师。又有屏间名浪得,误墨成形何足奇。未若一笔扫一枝,渭川移来人莫疑。珍藏欲默默不得,命笺索笔成新诗。诗穷纸满意不尽,阁笔无语愧才稀。”

        这一首《代谢人见惠墨竹》,朱淑真旁征博引,空灵生动。赋诗如此,岂是寻常女。她本身即如“纷纷桃李皆凡俗,四时之中惟有竹。非惟苍悴列风轻,对之自觉清人肉”所叙,只奈这内中乾坤翻涌,非是庸人之眼能辨识得清明。所以她又叹“诗穷纸满意不尽,阁笔无语愧才稀”。

        再有《竹》。精简明了。“一径浓阴影覆墙,含烟敲雨暑天凉。猗猗肯羡火桃艳,凛凛终同劲柏刚。风籁人时添细勺,月华临处送清光。凌冬不改清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竹在她心中亦是有象征的。比如节高风清,外秀内美,姿容潇洒,超凡脱俗。这是它的品质,亦是她自己所具备的。所以她又作《直竹》一诗。

        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

        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这女子心里原来有大海,只是俗世生活将她磨损。她被阴郁的时间消磨得太多。从“供厨不虑食无钱”的官宦之家的闺秀生涯,到“分付肖郎万首诗”的少女粉嫩单纯的初恋,再到“良辰美景具成恨”的所适非偶的婚姻生活。再经历“初为新妇强欢颜”却不得稳妥,“从宦东西不自由”的漂泊游离,“鸥鹭鸳鸯不相宜”的夫妻分居生活,“致死不渝续旧情”被曝露催伤。

        她不得不去深刻地领悟自己命理当中的缺陷,那是都是先天带至这个尘世。她大致已经在心底生出一些坏的念头。因。她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她是如此的疲惫不堪。她是如此的憔悴不已。她端然凝着自己的这一世,“始知天意是无情”。

        夜香消

        玉体金钗一样娇。背灯初解绣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

        深院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梦更无聊。

        ——《浣溪沙?春夜》

        [存疑篇目]

        此词一说是唐朝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荼蘼花间惹尘埃 第12章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