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议事的八仙桌旁坐下。金城先等他俩喝了茶,才问万良:“绵纶公司的货装好没有?”
“已经装好,只等城哥下令,就可开航。”
“好!”金城轻轻说一声,然后平静地把五千大洋的银票、周宏泽的“手喻”和纪春文的卡片拿出来,摊在桌上,同时把纪春文来访之事细说一遍。
“五千大洋送一本书、一个木箱,城哥,你认为是什么回事?”姜雄看着金城,大感疑惑。
“照我看,这是周宏泽的两手准备:进攻和撤退。”
“什么意思?”姜、万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周宏泽是老同盟会员,资助过孙中山推翻满清,尽管他的名声并不显赫。他的年龄比孙中山大,孙尊称他为泽兄。孙在省城时,绵纶公司在政府捞到很多优惠,得以雄霸省城纺织和丝绸业,那大概是孙给他的一种报答。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失掉省城,远走上海,陈表面上没有对周宏泽下手,但周必定极不好过。现在孙中山正调兵遣将以图光复省城,陈炯明则在严密布署以保省城,三天前,他向德国保肥洋行订购的毛瑟枪三千支、无烟火药二万磅、炮弹三千发均已收货。现在可说是双方开战在即,胜负难料。周宏发有故旧门徒在粤军中,应当知道军中的情报。他所以要送孙中山一本书,肯定是内里藏有非常的机密,以帮助孙中山重掌省城,这是攻;他要把一个木箱运出省城,存到自己的亲侄那儿,那里面装的肯定是他多年积得的贵重物品,这是退——万一陈炯明击败孙中山指挥的部队,他好退出省城。”
“这么说,这次买卖万一出错,广龙堂可能会变成黄鳝上沙滩。”姜雄不无担心地道。
“没错。万一货失了,周宏泽不会放过广龙堂;万一那本所谓书落到陈炯明手上,广龙堂必遭灭顶之灾。”金城用手指轻轻敲着八仙桌,目视二人,语气变得十分坚决,“但这趟买卖非做不可!这是广龙堂以后要雄霸省城的一个绝好机会。两位试想想,如果孙中山能重主省城,我们就是立了一功。我想周宏泽不会不给本堂好处。到时能与上层拉上交情,洪胜堂又失去陈炯明这个靠山,我们便可以大展拳脚!
只要能赶走陈炯明,对本堂就大有好处!“
“城哥说得对!”二人点头。
“周宏泽以前曾跟林老大签订过运货协议,留下了印章。
我们现在就上小洋楼,核对这张手喻的印章,如果无误,就照计划行事。“金城边说边站起身来。
三人上了小洋楼,找出有周宏泽印章的协议书,把“手喻”上的印章对角折起,按在协议书的印章上,结果天衣无逢。三人轻舒一口气。
中午十二时半,日正中天。初冬的广州城,天气不冷。
平静宽阔的珠江,反照着使人觉得暖烘烘的阳光,碧绿如镜,更显得江两岸十分宁静。停泊在东堤的广龙航运公司的一艘货轮,满载着丝绸布匹,拉响一声长笛,“呜——”划破长空,离开了码头,向东缓缓而去。
约半个小时,货轮经过了二沙头和海心沙岛,便到了猎德涌口。随着三声短笛响过,猎德涌划出了一艘小划艇,向货轮靠拢过来。划艇前头,站着纪春文,跟上午到广龙堂时的装束已大不相同,西装革履,戴一条名贵领带,挂一幅垂着细丝金链的金边眼镜,头戴一顶当时正流行的毡帽,俨然一个洋行富商的模样。
金城点头示意,纪春文立即指挥两个“船夫”把一个上了锁,贴着封条的大木箱抬上货轮。待两个“船夫”回到小划艇后,纪春文在货轮的船长室先把一张纸条交给金城:“周老太爷的‘手令’,上有联英社的地址和电话。”又拿出半张已撕去一半的百元港市,“交货时对上这半张港币,撕口要吻合。木箱要亲手交给社长周国荣。”金城接过,没说话。纪春文又从怀中掏出一本只有十来页纸,三边粘了浆糊,打不开的老子《道德经》,双手递给金城,低声道:“到时先把最底那面撕出来,交孙中山的卫士,自会明白。事关省城安危,金堂主好自为之。”金城又微微点点头,接过,边放入怀中,边低声问:“刚才二人,是不是纪科长雇的船夫?”
“不,是侦缉科的人,小弟的手下。”
纪春文跳回小划艇,货轮继续向东开去。
金城举着望远镜,细心地看着前后左右的江面,足有半个钟头,然后下令:“搬开布匹,把木箱放到舱底左前方的暗格内,再把布匹搬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