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3 / 4)

+A -A

        教养行为产生于对不同目标的反应。

        (3)接触性安慰和社会经验

        依恋的碗柜理论:婴儿依恋父母是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食物,有充足的食物,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哈里?哈洛(rrrr)的人。

        智力发展得益于更大范围的教育和游戏活动;社会性发展得益于比在家里更多样的社会交往。

        (4)剥夺

        缺少紧密的和充满爱意的关系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甚至生存,消极的环境也对社会性发展有影响。

        玛格丽特?米德(rr,1928)和本尼迪克特(rb,1938),认为风暴和压力理论并不适用于很多非西方文化。很少有青少年会有所谓的内心动荡和非理性的行为。但那些有适应不良问题的青少年在成人期很可能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

        青少年问题不能用“风暴和压力”的神话来错误地解释。

        (5)社会关系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青少年逐渐确定他们发展中的身份的社会因素,决定他们要成为哪种类型的人,以及要发展哪种关系。

        由于同伴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结果在12~13岁时对同伴价值和行为(就是父母所担心的同伴压力)的顺从达到了极点。

        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仍然集中在建立一个独特身份的意愿上。

        抱负是指假如男孩在长大后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工作”,他们会选择什么工作;目标是指男孩觉得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得到的”工作。

        儿童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目标的影响,他们对他们在学校里能读到什么程度的信念。

        3、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亲密感

        艾里克森认为亲密感()是一种对他人承担性爱、情感及道德承诺的能力。社会亲密感是成年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异性恋和同性恋维持长久关系的策略是一致的:两种类型的个体都试图通过分享任务和活动来保持与对方的接近。

        婚姻关系对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不满意的婚姻影响了女性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多地试图去治愈破裂的婚姻,相反,男性则更多地逃避冲突。

        选择性社会交互理论(rr):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多地选择能够满足自己情绪需要的伴侣。prr认为选择性交往是人们调节情绪体验和保持身体活力的现实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心理学与生活 第14章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