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 / 2)

+A -A

        刘夫子面对宫廷词的态度,让李静想到了谷崎润一郎,七十多岁的他,还能写出那样富有官能色彩的小说,把一个老人的心态刻画的那般炙热。那样的心态,虽让李静觉得难以理解,却并不让她厌倦,看不进去川端康成的李静,对谷崎润一郎和三岛由纪夫却都很喜欢。

        当然,刘夫子毕竟没有到谷崎润一郎的人物的那种程度,毕竟,大宋以儒家立国,在性文化上,比日本还是保守很多的;而且,刘夫子也不是一个过于执着的人,他的身上,除了儒家的影响,还有老庄和佛家的影响,甚至,也有法家和纵横家的影响。

        刘夫子,大概就是那种最能体现儒家容纳百川的文化精神的那种人,而且,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他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混沌的大家。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接触,李静,是真心想师从刘夫子学些什么了。可是,一个月的时间,也让刘夫子看透了李静的资质性情——对喜欢的全心全意投入,对不喜欢的,甚至都不愿意尝试了解,即使怀着不得不做的心态去了解了,也是怀着抵触心理。

        相比于全身心教导李让,刘夫子只把李静当作了一个忘年的玩伴。

        而李静自己,在啃了十几页论语之后,也放弃了向学成为大儒的决心;刘夫子的课,听得懂的,她就听。听不懂时,李静在课上睡到打呼、流口水,刘夫子和李让也不过是笑笑接着继续他们之间的教授。

        转眼间到了新年。刘夫子的老伴,在十年前就已经过世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相州任通判,一个在东京做了入赘女婿,都没有办法陪他过年。

        往年,刘夫子都是自己过,今年,因为李寂的盛情邀请,就在李家过了。

        可是,年,毕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看到李家合家团圆、四代同堂(李家的长孙,比李静还要大出七岁的李元,于去年秋天成了亲,今年夏末为李家添了一个新丁)的其乐融融的场景,刘夫子更感觉到了自己的孤独寂寥。

        年夜饭吃到一半,刘夫子就借酒醉离了席。

        微醺的李静,看着刘夫子淡薄的背影,莫名的有些心酸。她跟身边的李让打了个招呼,追着刘夫子出了房门。

        转过回廊,李静快步追上刘夫子道:“夫子,值此月夜良辰,要不要与小子举杯邀月,琴箫合奏一番?”

        丑月晦日,不可能出月亮的月末,还是空气中能嗅出风雪临近气味的糟糕天气。李静却说“月夜良辰”。

        刘夫子扶着栏杆道:“好啊,今日老夫与你高山流水,不醉无归。”

        两人互相搀扶着进了李静的院子,李静让红姑准备了下酒菜,还有她喜欢吃的水饺,拿出她一年多前藏得花椒,在檐下支起桌子与刘夫子对饮起来。

        不善饮酒的李静,与心中郁郁的刘夫子,两壶酒喝下去,就都现出了醉态。李静踉跄着到书房拿了琴,以自满的姿势盘坐好,把琴放在双脚上,弹了起来。

        学了一年多,李静最擅长弹的,就是《雨霖铃》。因为不知道柳永到底生没生出来,醉酒的李静,还保持着心中的那根弦,只谈不唱。

        李静弹罢一曲之后,刘夫子从腰间取下长箫,吹了一曲《虞美人》。

        李静接着弹了一曲《水调歌头》;

        刘夫子回了一曲《望江南》……

        近两个时辰,李静弹了她所习得的所有琴曲,除了词曲,还有走调的诗曲、赋曲;刘夫子也不在乎李静的走调,一直回应着李静。

        最后,刘夫子起调,两人合奏完一曲高产流水,双双倒在了檐下。

        天空已经下起了雪,李静和红姑两人尽了心中的浪漫情怀。只苦了红姑,除了伺候李静,还要照顾酒醉的刘夫子。

        (bp;红姑是真的想就那样不管刘夫子的。男女授受不亲,虽说按照李静的观念,刘夫子是爷爷辈的,可是,三十出头的红姑看来,刘夫子的身份,首先是个男人。

        这个时代,老夫少妻的情况不在少数,像红姑这样办了离合的单身女子,谨言善行尚且会被人嚼舌头,要是稍有不慎,唾沫都能把她淹死。

        李静离家这一年多,红姑在李家基本上就是个没用的人,李家肯留下她,不过是看在她照顾了李静这么多年,并且知道李静身世秘密这件事上;为了不给人找到借口赶她出府,红姑几乎整日把自己关在院子里,到厨房领餐只在所有人都领过之后,私下里做绣品换了钱也从来不给自己添置新衣服,环阗装饰更是没有。过年大扫除整个院子,包括棚顶都是她自己打扫的。

        这样的红姑,李静却给她招来了刘夫子这样一个麻烦。

        李静的院子房间虽多,但是能住人的就她的那一间和红姑那一间,客房什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越之范家娘子 第24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