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5节:梨村(5)
想起几日前见过此类小兽,是村里人在河对面的山上猎到的,村人称它为“山麂”,传说是以前美丽少女所变。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常进山射杀它们,因麂肉红烧,味道极好。
但大多数村里人是不吃麂的,特别是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村后靠近泉水岩边的苦阿婆和莫德说,麂曾救过梨村先人的命。
村里早前有对姓胡的夫妇,心善,尤其对小动物,从不加以伤害。一天,外村有猎人追杀一只麂进了梨村,麂惊慌失措,逃进胡家,胡妇急忙用旧衣将它藏进厨房的大瓦缸内,猎人入屋,四处寻找不到麂,失望离去。胡妇见猎人远离,才从瓦缸内抱出麂来,放它逃生。麂似乎知道救命之恩,临行前朝胡妇频频回首点头。第二年春日,一只麂突然进了胡家,将胡某幼子用犄角挑起,朝屋外跑去,胡妇急忙追出门,赶到河边,却见麂将幼子放下,转眼跃入杂树林中。胡妇将儿子抱起,心中怀疑那麂为何不知报恩?反来恶作剧?难道它不是去年所救的那只麂吗?边走边想,不觉已近门口,却见家中屋梁被屋后一棵大树压倒,墙壁崩塌,屋瓦破碎,鸡犬家畜,都被压死,而胡妇因出门追麂,母子均获平安。
这麂救人的故事在村中代代相传,因人心中对麂怀有一份美好而朴素的感恩之情,皆不吃麂肉。
昨天的事实成了今天的传说,而传说的味道,远比不上红烧麂肉的味道。
6。
叶子很快又绿满了树枝,春天回来了。
这是莫德在梨村迎来的第一个春天。村子被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包围,梦幻般的色彩神奇地铺满了整个田野。
总是有些陌生人就那样不请自来,他们被土地上的色彩所吸引,停下来,拍照片摄影,然后回到城里,发在网上、报纸上、旅游杂志上,就有更多的城里人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欣喜地站在一望无际的油菜地里,感叹生命能在如此灿烂的春色里自由地舒展。
春天总是不一样的,对于梨村来说,它热闹、繁乱、喧扰。白天的梨村被远方来的陌生人分享打扰,但夜晚的梨村,仍旧寂静安宁,那些在梨村留宿的陌生人,也只能与梨村的黑夜达成默契,被它们包围、消化、吸收。他们要么静听黑夜,要么沉睡其中。
会有以前特别要好的朋友在春天的时候来看莫德,譬如家装设计师周格,她自己开车,早上八点从省城出发,午时左右到达梨村。
牛仔裤,黑色薄羊毛衫,外加米黄色短风衣,干净利索,是周格向来的打扮。她很兴奋地在莫德的房子里四处乱转,这里摸摸那里拍拍,所有的木头凳子都被她坐了一遍,对墙壁上的每一张新画都指点了一番,过程中不时停下来,看着莫德,摇头,微笑,发出些感慨。
第一部分第6节:梨村(6)
也许开车累了,犯春困,看到莫德用天蓝色土布做被单被套特意为她铺的床,她便中饭也顾不上吃,一头钻进被窝,睡起午觉来了。也就一刻时间,便醒了。起来后咬了一个大苹果,吃了一大碗莫德为她做的野葱鸡蛋炒饭,然后吵嚷着要莫德陪她出去走走。
两个女人,走在一条青石板路上,路的这头连着村子,那头连着种满松树的山谷。一路过去,两边是开满油菜花的田野,蜜蜂飞舞,花香浓郁,午后的阳光因这疯狂盛开的油菜花,变得更加明媚灿烂,充满了奇特、香甜的暖意,如爱人健康性感的皮肤。
脚下的青石板是一条长长的小道,它迤逦延伸,穿过大片的油菜地,过一条狭窄的石板桥,再往前,是一片种满松树的山谷。进了山谷,田野上那喧嚣的花开声便被隔在了外面,阳光变得纯净朴素起来,时间的遮掩不在了,一切似乎都安静下来。
山谷里的松针被凋零的日子堆积在最后一段青石板路上,踩上去松软缠绵。到了寂静的山谷深处,便是青石板路的尽头。
尽头却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那是一大片被松林包围的坟场,梨村的人死后,全都葬在那里。
“以前来过这里么?”周格拉着莫德的手,好奇地问。
“来过一次。”莫德说。
“一个人?”
“陪村里的苦阿婆一起来的,平时闲着没事,我经常去她家听她说故事,她住在村后的泉水岩旁边。”
“苦阿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