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阅读 (2 / 5)

+A -A

        也许只是做了一场梦。

        小镇的秋天一如往常,女人们在数着盐厂每月领钱的日子。计划着一个月买供应粮油的开支,算计着早点去食品站排队,买两斤肥一点的五花肉全家打个牙祭。谋划着扯几尺的确良的花布,给闺女做条裙子。盐厂工人的女人们这时候是得意的,满足的。小镇上的商贩们每月就望着这几天的热闹。以他们的精明淘空了那些女人们捂得紧紧的钱袋子。

        水生在搬运社已经熬成了一个熟练的搬运工人。这个年轻力壮的后生每月比其他半老头要多领十多元的工钱。水生不抽烟,不喝酒。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让社里的其他人羡慕,说这样的年轻人难得,甚至有人开始张罗着给他说媳妇。水生只是笑。每月领了工钱没忘记给那些师傅们孝敬点卷烟和老白干。这让水生在社里的人缘很不错。

        在黄花满院的秋末里,水生第一次穿上了乌梅娘给他买的牛皮鞋和的纶布的裤子。妇人看着一身挺拔新装的水生,眼神里透露着复杂而满意的神情,像看着自己年轻时的丈夫,又像是了却了一桩人生中的大事。

        走在热闹的巷子里,水生觉得这样的日子很不错。水生甚至觉得这辈子就当个搬运工也挺好,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转正,等当了正式工人,就和乌梅成亲生子。养家糊口。想起乌梅,水生的心中突然又变得烦躁起来。

        这丫头也该回来了吧!

        公元一九七七年的冬天确实有些不平常。

        水生从搬运社一身疲惫地的下了工,浑身像散了架。走到大桥头,发现一张通告下挤满了人。水生挤过去看,通告上写着:今年冬天将恢复高考。

        “十年了!整整十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看通告的人群里发出一阵阵感叹。水生在里面看到了自己初中的班主任陶老师,老头正取下眼镜,擦眼泪。当年因为在报刊发表过《红楼梦》和《金瓶梅》的评论文章,被划为反动腐朽的学术权威,在“五七农场”整整养了十年的猪。老头的头发全白了,佝偻着腰。再也找不到水生记忆里那个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神采飞扬的老班主任印象了。

        老头足足想了几分钟才记起水生这个十几年前的学生。在那个十月寒冷的黄昏里,水生搀扶着老师在汤溪河边的枯草滩上进行了一场让水生彻夜难眠的谈话。

        “年轻人,去抓住这个好时机吧!把你被耽误的青春找回来。人生能有几回博呀!难道你就甘心一辈子当个搬运工吗?我在农场养了十年的猪,但我从没停止自己的思考。”老头颤抖着手,一枝烟接着一枝烟的抽。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目光。

        “去吧!有什么困难来学校找我。”老头再不说话。

        山抹微云,天沾衰草,斜阳尽处,让水生陷入了无端的迷茫……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那一年水生二十四,本命年。

        在那个冬天,水生作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决定:去参加当年的高考。

        当水生从搬运社领取了最后一份工钱,向社里的师傅们辞行时。水生感到了心底里一种彻底的轻松,同时也带着一种对未来无比的迷茫。老师傅们抽着他孝敬的卷烟,不免对这个可亲可爱后生的决定感到怀疑和担忧。在整个乌衣巷也引起上下街坊的一阵议论和嘲笑:这小子脑子没进水吧?啧!一个初中毕业生去参加高考,莫不是他家祖坟上冒烟了!

        乌梅娘微笑着说的一句话让众人都闭了口:咱乌衣巷还没出过一个大学生呢。

        在乌衣巷,还没有人对这个寡妇说过一句不三不四的风凉话。吃过水上饭的邻居街坊们,对这个妇人和忘夫仍然保持着一如继往的尊敬。

        老院子里少人住,安静得几乎能听见落闲的生活节奏。在阳光明媚的时候,一壶茶、一把藤椅、一副棋、身旁躺着一只猫或一只小狗,就那样可以消磨掉一个冬天的下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乌衣巷 第2部分阅读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