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冒牌厨子 (1 / 3)

+A -A

        1942年7月10日,中国,滇西日占区,芒市。

        对于亚洲第一情报中心的安保措施,日本人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

        除了日常一个大队的兵力负责周边区域的防卫,还有坦克中队和搜索中队,瑞丽江面终日往来巡逻艇和炮艇,为了防范盟军空袭和空降作战,还设置了高炮阵地。

        当然,“芒市一号”得以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还在于其情报工作首脑平塚大左钢铁般的军人意志。

        “芒市一号”阴沉神秘的四层主楼,被允许自由出入的日本人也不过寥寥,对于中国人或是缅甸人无疑是禁地中的禁地。

        但年过百半的缅甸厨子却是另外,毕竟人是铁饭是钢。老厨子战前就在日本驻缅甸的公使馆服务,深得日方信任,既会做当地菜,也熟悉日本人的脾胃。

        冯绍唐挑拣了一处相距半公里的民居住下,用笔记本记下厨子每天的生活,走哪条路,买什么菜,同谁做生意……等等。

        厨子的住处是在“芒市一号”右侧辅楼,那是日本人攻占芒市之后另行加盖的,与原有的法式建筑风格不搭,彷佛有意告诉观者那是违章搭建。

        厨子每日凌晨五点推车从辅楼边门推出一部黄鱼车,经过一道带铁丝电网的围墙,再不紧不慢地到附近集市采买,最后带着整车食材返回,在外停留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他每周替黄鱼车胎打一次气,每天只买菜和调味品,“芒市一号”楼内应该有粮仓。

        他记住了厨子的模样和生活日常,蹲在潺潺溪边乔装了一番,只是轮廓大致像了,面目细节差得很远,但他有的是机会。

        海苔是日本人的命,厨子每天必得采买新鲜的上等货。今早,冯绍唐选择先他一步赶到到集市,见一家买空一家。厨子来晚之后一无所获,伫在原地傻愣眼。

        “我手头有货,可以低价让给你,随我来。”待厨子垂头丧气退出集市,冯绍唐顺理成章成了当天唯一有货的卖主。他的缅语十分地道,让对方深信不疑。

        厨子跟他走到僻静处,一路上冯绍唐问了他不少私事,比如叫啥名字,家在何方,特别问了有哪些拿手菜。这个老实巴交的缅甸老竹筒倒豆似的有啥说啥,完全不带任何防备。

        “日子不好过呢,自从德乃矿井出了事故,缅人闹事,日本人镇压,村里人骂我儿子是缅奸狗,这关我家什么事,矿井又不是我炸的。”厨子的话题很自然转到最近的热门,德乃矿区莫名其妙发生矿难,断了日本人的财路,糟糕的善后处理激怒了相当一部分缅甸人。

        “矿当然不是你炸的,可那声缅奸狗可没喊错。”冯绍唐问完所有该问的,手中弹出匕首,贴住身子便是一刀。厨子捂着腹部伤口翻了几翻便咽了气。

        厨子没有姓,名字叫“德茆”。

        德茆的脸型同冯绍唐此时的形象大致不差,都是这个年纪的路人脸,过目便忘的那种。他蹲在水塘边上,以水为镜,对照德茆的脸慢慢精修细描,直至不离十。

        唯一的漏洞在于身高,缅甸人普遍五短身材,冯绍唐在中国人里算不得高个子,但比德茆还是要高出半头。他只得委屈自己将腰弓起,遇人发问就回答是腰肌劳损,直不起身了。

        冯绍唐将德茆尸体分作数块,再用硫酸化掉,暴雨一至,作桉痕迹被冲了个干净。他继续推动那部黄鱼车,海苔还很新鲜,只是比平时多用了一倍的时间。

        “德茆,今天怎么回来的晚了……你买这么多海苔做什么?”有个懂缅语的日本兵堵在辅楼边门前拦住问他。

        “有个搞事的家伙把市场上的海苔都收光了,我走得远些才买到,干脆多囤一些。”他学着这个叫“德茆”的厨子说话,姿态语气惟妙惟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猎玫 第五十四章 冒牌厨子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