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姜襄便率先割掉了辫子,然后又抓了耿焞一家在城头祭旗。
城上的士兵也纷纷效仿姜襄割掉辫子,“反正归明”的呐喊声,更是响彻整个大同,吓得耿焞等人赶紧去给阿济格报信。
虽然不久后阿济格便率大军赶到了大同城下,但大同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又是著名的要塞,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
阿济格一连猛攻了3天,伤亡了一千多人,连大同的城头都没登上过。他本人更是差点被大同城上的火炮击中,若非几个亲兵用身体挡在自己身前,恐怕此时他已经在地府和多铎团聚了。
如今大清的家底已经不多了,正白旗更是多尔衮兄弟压箱底的本钱,纵然是阿济格再虎,也不敢用正白旗来开玩笑。
他只能暂时退到大同东边的宣府,等待京师的援军。
姜襄准备反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快就联络山西各地的义军;山西士绅苦清久矣,纷纷揭竿而起;就连以范家为首的八大皇商,也偷偷向义军提供了不少物资,以作为自己将来立功赎罪的证明。
不到一个月,山西义军遍地开花,朔州、浑源、岢岚、保德、宁武、忻州、泽州、蒲州等地皆被起义军攻克,清军的留守部队大多投降义军,只剩下省会太原等极少数地区还掌握在清军手里。
就连一河之隔的陕西也受到了姜襄反正的波及,王永强等人在陕西起兵策应,一时间声势浩大!
如今喀尔喀蒙古随时可能南下,多尔衮也不敢将仅有的那点家底全部扑到大同和姜襄拼命。只得一面对姜襄进行了劝降,另一面让阿济格坚守宣府至居庸关一线,另外派兵扼守住太行八陉,避免山西的起义波及到河北和京师一带。
大同距离京师仅有700里路程,威胁实在太大。而漠北蒙古联军此时也已经夺取了归化城,重创了蒙古察哈尔部,随时可能南下。
如果这两股势力相互配合,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得任命李国英为川陕提督,配合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剿灭陕西叛乱,将驻扎在汉中一带的吴三桂部调往山西平叛。
吴三桂虽然打开了山海关,将满清放进了中原。但其本意是想借助满清的力量击败李自成,并与多尔滚有满清不过黄河的约定。
可吴三桂自己也没有想到,看似强大的大顺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战”被自己和多尔衮联手击败后,居然是一溃千里。使得满清得以迅速的控制整个北方的局面,而此时的吴三桂早就失去了和多尔衮谈条件的资本,从一个“合作者”变成了一个下属。
弘光政权建立伊始,便将吴三桂遥封为蓟国公,还派专使北上,携银犒军。他确实有脚踏两条船的心思,反正他有精兵在手,明清双方都要倚重他。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坐拥江南半壁数十万大军的弘光政权,居然不到一年就分崩离析了。
此时的吴三桂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政治资本,他也只有老老实实地做大清的奴才了。
虽然占领北京后,多尔衮就册封吴三桂为大清的平西王;但他对吴三桂和他手下的关宁军颇为忌惮,甚至一度将吴三桂调回辽东镇守锦州。
之后虽然让其镇守汉中,但是对汉中的钱粮也是严格控制,让其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严防吴三桂扩充关宁军的规模。吴三挂手下的关宁军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既不属于汉八旗也不属于绿营,他们只听命于吴三桂。
若不是如今大清在南北两线都遇到了大麻烦,多尔衮还真不想启用吴三桂。
汉中的平西王府内,关宁军的高级将领已经汇聚一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